《在恩典中放胆站立——希伯来书》作者:罗伯特∙葛洛马基(Robert Gromacki)
首页

《在恩典中放胆站立——希伯来书》作者:罗伯特∙葛洛马基(Robert Gromacki)

449人浏览

《在恩典中放胆站立——希伯来书》

作者:罗伯特葛洛马基博士(Dr. Robert Gromacki

 

《Stand Bold in Grace》   《在恩典中放胆站立》

 

该注释由研经工具团队首次译为中文!牧者、教师、圣经学校和大学以及查经小组都将从这些精彩的解经中受益匪浅。葛洛马基博士基于英王钦定本圣经(KJV),以一种清晰和直接的方式用他的专业知识和恩赐来阐释书信的意义。书中还包括对希腊文必要的专业说明和注解,但这些仅在脚注中出现。本书分为13章,每一章后面都附有颇具挑战性的讨论问题。

 

该注释资源已在研经工具中上线,供用户免费使用。

请您注册研经工具的账号,选择希伯来书

标签选择“葛洛马基”,即可阅读该注释的大纲导论注释


· 作者简介

· 前言

· 导论

· 大纲

· 精选参考书目

· 版权信息

· 注释(试读)


作者简介

罗伯特•格罗马奇博士(Dr. Robert Gromacki1933-2023)是俄亥俄州塞达维尔大学(Cedarville University)杰出的圣经和希腊文教授,也是该州华盛顿科特豪斯市恩典社区浸信会(Grace Community Baptist Church)的牧师。他著有15本书,其中就包括那本最受欢迎的教科书《新约概览》(New Testament Survey)。他在达拉斯神学院获得神学硕士学位,此后又在位于印第安那州维诺纳湖的恩典神学院(Grace Theological Seminary)得到神学博士学位。

 

前言

现代教会很像古代的以色列。旧约的百姓希望脱离埃及的奴役,却不愿跟从摩西进入应许之地,于是他们在旷野中徘徊不前。

与之类似,很多基督徒因为自己已得救并免遭地狱的审判而高兴,但是他们却拒绝每日靠着神过丰盛的生活。他们缺乏成熟又眷顾肉体,在平庸中得过且过。

在希伯来书中,作者劝勉读者要进入到新约的丰盛祝福中。他希望他们在生活中享受耶稣基督的全部事工,并警告他们拒绝救主供应和带领所导致的可怕后果。

这本学习用书旨在对他人教导神的话语。本书希望通过编排、阐述和对希腊原文的谨慎使用来解释英文的经文(英王钦定本)。本书的文字通俗易懂,所使用的是非专业词汇,各部分之间的过渡平缓。经文用黑体字标出以便参考。书中的希腊文为音译,必要的语法解释被注明在脚注中。这本学习用书还大量交叉引用了圣经其他地方的辅助段落。

本书一共有13章,可以用于成人主日学课程或者按照季度传统划分的13周圣经查经小组。每章末尾有讨论问题,用于鼓励个人思考并把神的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此书也可以由牧师和平信徒用来进行私下的查经。但是,在各种使用过程中,学生都应该打开圣经来结合此书的阅读。我的祷告是,愿通过此书来查考希伯来书的每个人都得蒙祝福和造就。

这本书将补充我在贝克书社(Baker Book House)出版的其他注解:《蒙召做圣徒:哥林多前书》(Called to be Saints: Corinthians)、《在信心中稳固站立:哥林多后书》(Stand Firm in the Faith: Corinthians)、《在自由中坚定站立:加拉太书》(Stand Fast in Liberty: Galatians)、《在喜乐中合一站立:腓立比书》(Stand United in Joy: Philippians)、《在智慧中完美站立: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Stand Perfect in Wisdom: Colossians and Philemon)以及《在指控前真实站立:提摩太前书》(Stand True to the Charge: Timothy)。

特别感谢贝克书社的编者科尼利厄斯·泽斯特拉(Cornelius Zylstra)和丹·范特·科克霍夫(Dan Van’t Kerkhoff)在成书过程中对我的帮助。

同时我要向亲爱的妻子格洛里亚(Gloria)表达爱意和感激,是她为我把手稿精心敲打成文字的。

 

导论

一、作者

希伯来书是谁写的?这个问题已困惑了一代又一代的信徒。虽然作者的名字未被提及,但他肯定为读者所知。[1]尽管此书频繁地引用了旧约[2],作者却没有提到任何圣经作者的名字。为了保持文学风格的一致性,作者可能选择了匿名。这样,激发读者的是他所传达的信息的影响,而不是他品格或地位的影响。

针对这本书可能的作者,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名字,这其中包含亚波罗、巴拿巴、路加、百基拉、西拉,当然还有保罗。人们一般围绕着保罗进行辩论:他是否写了此书?很多时候,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否认保罗是作者,而不是积极肯定地证明此书是由另外一人所写。早期的教会甚至为此书的真实性问题所困扰。东方教会接受此书为保罗原著的正典经书,而西方教会却否认保罗是此书的作者并把此书排斥在正典之外,其主要原因是此书的作者不明。

那么,有哪些证据被用来反驳保罗是本书作者这一观点?由于保罗在所有13封书信中都以包含其名字在内的问候语开篇,而此书既没名字又无问候,于是这一点被首先用来引证(参帖后3:17)。评论家还声称,希伯来书蕴含的文学风格在实质上不同于公认的保罗著作的风格。由于保罗自称是外邦人的使徒(徒9:15;加2:7),他会为一群犹太会众写出如此长篇的论文吗?保罗称他的信息和使徒身份是直接从基督而来的(加1:111-12),而此书的作者却是从他人那里获得有关得救的知识的:“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2:3)。和路加一样,他似乎也把自己当作第二代基督徒(参路1:1-2)。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为基督是大祭司,而保罗书信却没有对此作出解释。此书所引用的旧约经文均出自七十士译本,而保罗一般是既引用希腊文译本又引用希伯来文的旧约。提摩太获释可能发生在提摩太后书写成之后或者保罗殉道之后(13:23;参提后4:921)。由于此书可能刚好著于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公元70年)之前或者1世纪的最后30年间,作者对狱中获释的期望并不符合保罗在罗马再次被捕(10:3413:23;参提后4:6)的政治气氛。经过诚实考究,我们必须承认,这些证据经过综合考虑确实显得可观。

另一方面,有哪些证据被用来支持保罗是本书的作者呢?作者正受到捆锁,而保罗也多次入狱(10:34;参林后11:23)。这次入狱不一定就是保罗在罗马的再次被捕。他在这之前的所有囚禁中确实期望获释(13:23;参腓2:23-24;门22节)。和评论性的分析相反,希伯来书与保罗的著作在教义上有一些密切联系的地方:基督的至高无上(1:1-3;参西1:14-19)、借着恩赐和神迹证实使徒的身份(2:3-4;参林前12-14;林后12:12)、基督的降卑(2:9-18;参腓2:5-11)、给当时的读者举以色列人在旷野徘徊的例子(3:7-4:8;参林前10:1-11)、旧约的临时性质(8:1-13;参林后3:6-18)以及对信心原则的强调(11:1-40;参罗1:17)。事实上,哈巴谷所宣告的惟义人因信得生(哈2:4)在新约中被引用了三次(来10:38;参罗1:17;加3:11)。这个引用似乎已成为保罗著作的显著特色。作者与提摩太的亲密友情也被用来引证(13:23)。虽然保罗把自己视为外邦人的使徒,他在所到之处总是先传道给犹太人(罗1:16),常常探访耶路撒冷的教会,并深深关切以色列人的属灵状况(罗9:1-510:1-4)。他曾在耶路撒冷接受过迦玛列门下的法利赛人训练,这使得他能够熟知犹太人献祭制度的历史和惯例(徒22:3)。很少有其他人具有这样的背景,写出像此书这样多次提及出埃及记和利未记的书。此书的结尾部分与保罗书信所涉及的内容特别相似。他请求人们为他祷告(13:18;参弗6:19),希望存无亏的良心(13:18;参徒24:16;提后1:3),把父神称为赐平安的神(13:20;参罗15:33;腓4:9;帖前5:23),并给出恩惠的祝福(13:25;参门25节)。有的人甚至认为,彼得在提到保罗著作时特别提到了希伯来书(彼后3:15-16)。[3]

这个讨论所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在最终的分析中,只有神确切地知道本书的作者。虽然书中没有作者的名字,但是这个事实并不能减损此书内容的真实性和它受默示的权威。如果此书不是保罗所写的,那么它的作者一定跟使徒有密切的联系,并在著书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使徒的监督。

二、收信人

这封信是写给谁的?这个重要问题的答案将帮助我们化解书中的许多释经难点。他们信主吗?还是不信?作者是否认为他们已信主了,而事实上他们却没有信?他们生活在哪里?

首先,他把读者当作信徒。他称他们为“弟兄”(3:112)和“亲爱的弟兄们”(6:9)。对他来说,他们“同蒙天召”(3:1)并“在基督里有份”(3:14)。他对他们的警告仅仅适用于真正的信徒(3:12-13)。不信的人已经有了不信的恶心,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存在彼此劝勉的命令。

其次,他们不成熟(5:11-14)。他们已得救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在属灵上却缺乏成长。由于他们还处于吃奶的阶段,他们无法接受圣经教导的干粮。他们还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无法成熟地辨别是非。作者把他们视为属灵的“婴孩”。

第三,他们在信心上有动摇。他们在信主之后,曾遭受过逼迫,同情过其他被压迫的信徒,目睹过家业受损,并怜恤过受捆锁的作者(10:32-34)。但是,他们目前的行为不再显出当初的朝气和喜乐。他们对患难感到厌倦,并不再像过去那样信靠神(10:35-38)。

第四,他们显然为作者所熟知。他计划从监狱获释后去探访他们(13:23)。他希望回到他们那里去(13:19),这显示他以前至少有一次曾与他们在一起。

第五,读者要么生活在罗马,要么生活在巴勒斯坦。作者在结尾处的问候中写到:“从意大利来的人也问你们安。”(13:24)这是否意味着作者当时在意大利,也许在罗马,并且意大利的信徒希望向读者致以问候?或者这里的意思是,离开故土的意大利信徒希望向家乡的信徒致以问候?[4]福音派在此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支持他们住在罗马的人们指出,这些读者因财务上的慷慨而有名(6:10),而耶路撒冷教会的特征却是贫穷(徒11:27-30;罗15:26)。然而,耶路撒冷的信徒确实无私分享过他们的物质财产(徒2:44-454:32-37)。甚至马其顿的众教会尽管贫穷却能慷慨捐助,并因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而出名(林后8:1-2)。如果读者对献祭仪式的知识来自于过去在耶路撒冷圣殿参加敬拜的经历,那么他们可能生活在圣城的周边。但是,作为每年逾越节、五旬节或帐幕的忠实朝圣者(参徒2:10),他们也可能从这样的经历中了解到有关事实。如果他们的知识完全建立在对旧约的查考上,那么他们可能生活在巴勒斯坦以外。总而言之,没有人能够真正断言他们生活的确切地点。

三、写作时间与地点

正如前面所提,读者已得救了很长一段时间(5:12)。他们因为自己的信仰曾经被人辱骂并损失了家业,但他们还没有为此遭受鞭打或杀害(12:3-4)。然而,这种严峻逼迫的威胁如今却迫在眉睫。这样的威胁可能是由犹太人与罗马人之间一触即发的斗争所导致的。作为犹太基督徒,他们面临着个人的两难处境。他们是否应该激进地与犹太同胞站在一起,在可能爆发的斗争中对抗罗马人,并因此获得同胞的欢心?或是应该保持自己在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基督徒聚会中的身份,并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尤其是因为基督在耶路撒冷被拒后预言了此城及其圣殿的毁灭(太23:37-24:1-2)?后一种做法将激起犹太人同胞的愤怒。因此,他们面临着这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应该继续与基督及其百姓在一起,哪怕这意味着逼迫甚至死亡,还是应该回到犹太人的国民生活与宗教传统中,以免遭受这样的逼迫?有的人已作出决定并离开了基督徒的聚会(10:25),但是大多数人还没有下定决心。作者意识到了这种情况,于是写信劝勉他们不要迈出如此悖逆的极端步伐,而要充满信心地忍耐逼迫,一边盼望基督速速来临,一边预期耶路撒冷及其圣殿被毁(10:22-25)。

有充分证据表明,此书写于耶路撒冷被毁(公元70年)的短短几年之前,可能大约在公元6768年。它一定写于第二代基督徒所生活的年间,这些基督徒已得救了一段时间(2:3-45:11-14)。提摩太当时还在世(13:23)。作者使用了现在式的动词时态和分词来描述祭司的侍奉仪式(8:4139:45910:181113:1011)。这似乎表明当时圣殿还完好无损。然而有的人指出,使用现在时态只是一种文学手法,这种手法在公元70年后被早期教会领袖所采用。他们进一步称,作者是在比较基督的祭司职分与摩西时代帐幕中的祭司职分,而不是将之与所罗巴伯至希律时代圣殿中的祭司职分作比较。但是,根据对原文的合理理解,这里似乎是在比较基督同时在地上和天上的职分。如果此书写于公元70年之后,那么作者肯定会用圣殿被毁作为他的首要论据。他对此的沉默支持更早的写作日期。

四、写作目的

本书主要的写作目的是显明基督的位格与工作高于旧约的献祭体系(1:1-10:18)。只有当作者说明了这一点之后,他才能对抗即将来临的背信危机(2:1-410:19-25),激励读者在基督信仰上成熟(5:11-1410:32-39),安慰患难中的人们(11:1-12:13),向他们警告神的严厉管教(6:3-1210:26-3112:3-13),使他们警惕虚假教义的危害(13:9),并请求为他祷告(13:18-25)。

五、突出特征

此书经典地呈现了有关基督祭司职分的教义。尽管其他书强调了基督之死的价值,此书的重点却是,作为祭司,基督把自己献上为祭。此书还展现了其他书所未提及的一个基督的职分:作为祭司,他目前正在代求。保罗提到基督在神的右边,替信徒代求(8:34),而希伯来书描述了这种代求的性质:“这位既是永远常存的,他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7:24-25)。

对神的管教作出注解的核心段落也出于此书(12:3-12)。信徒不应当轻看神的管教,而应该忍耐并从中获得属灵的益处。管教表明了神的爱和儿子的身份,缺乏管教则可能表明不法的身份或不悔改的心。它应当在信徒的生活中产生敬畏、顺服、和平、公义和鼓励。

希伯来书还包含了“信心名人堂”(11:1-40)。它引用了旧约里的亚伯、以诺、挪亚、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摩西、约书亚、喇合以及其他人物为例,这些男女人物相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11:6)。因为这些人信靠神,所以他们经受住了世上的逼迫。这里阐述了信心的著名定义:“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11:1)。传福音的基督徒无论何时想到信心这个主题,他们都会自然地想起希伯来书的第11章。

这本书充满了警告,这些警告间断地穿叉在作者所表现的主题中(2:1-43:7-94:1-135:11-6:2010:26-3112:14-1712:18-29)。作者并不想等到下结论时才把这些真理运用在读者的生活中。这些警告以重复七次的“恐怕”(或“免得”)为标记(2:13:12134:1112:31315)。

作者使用了希腊文的劝告性假设语气(hortatory subjunctive),把自己也包含在了对读者的命令中。这些命令都以“务必”(或“就当”、“便当”、“只管”、“应当”、“要”)开头。下文列出了这13个例子:

 

1. 我们……就当畏惧4:1)。

2.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4:11)。

3.我们……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4:14)。

4.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4:16)。

5.我们应当……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6:1)。

6.我们……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10:22)。

7.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至摇动10:23)。

8.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10:24)。

9.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 12:1)。

10.我们……就当……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12:1)。

11.我们……就当感恩12:28)。

12.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13:13)。

13.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13:15)。

 

这种命令没有普通祈使句那么直接和严厉。[5]因此,作者既对读者也对自己说出此话。

这本书的中心词是“更美”(或“更尊贵”、“强过”、“更大”)。这个词被使用了13次,这表明信徒在基督里的优越地位(1:46:97:719228:6两次;译注:这是英王钦定本中的次数,和合本中为三次〕,9:2310:3411:163540)。在基督里,信徒有更美的应许、更美的盼望、更美之约、更美的家业、更美的家乡和更美的复活。

大纲

一、先知、天使和儿子(1:1-4

(一)超过先知(1:1-3

       1. 先知的启示(1:1

              1)来自神的沟通

              2)多次

              3)多方

              4)在古时

              5)列祖

       2. 在神子里的启示(1:2-3

              1)他是启示的最高峰

              2)他是继承者

              3)他创造诸世界

              4)他有神的荣耀

              5)他是神的形象

              6)他是统治者

              7)他是救赎者

              8)他坐在天上

      (二)超过天使(1:4-14

             1. 至高无上的陈述(1:4

                    1)他超过天使

                    2)他承受了更尊贵的名

             2. 至高无上的证据(1:5-14

                    1)他的受生(1:5上)

                    2)他的君尊关系(1:5下)

                    3)他的受拜(1:6

                    4)他的仆役(1:7

                    5)他君尊的神性(1:8-9

                    6)他的长存(1:10-12

                    7)他的位置(1:13-14

二、高举人类(2:1-18

      (一)第一个警告(2:1-4

             1. 警告的本质(2:1

                    1)积极方面

                    2)消极方面

             2. 警告的原因(2;2-4

                    1)天使的话(2:2

                    2)基督的话(2:3上)

                    3)使徒的话(2:3-4

      (二)使人完全(2:5-18

             1. 人的重要性(2:5-8

                    1)他的统治(2:5

                    2)他的尊荣(2:6

                    3)他的目的(2:7-8

             2. 基督的供应(2:9-18

                    1)他变成了人(2:9上)

                    2)他为人而死(2:9下)

                    3)他是带领者(2:10

                    4)他是弟兄(2:11-13

                    5)他败坏了撒但(2:14

                    6)他释放害怕的人(2:15

                    7)他成为犹太人(2:16

                    8)他成为大祭司(2:17上)

                    9)他献上了挽回祭(2:17下)

                    10)他可以帮助人(2:18

三、基督、摩西和以色列(3:1-19

      (一)基督胜过摩西(3:1-6

             1. 为使者和大祭司(3:1

                    1)使者

                    2)大祭司

             2. 为建造者(3:2-4

                    1)基督更加尽忠(3:2

                    2)基督更得尊荣(3:3-4

             3. 作儿子(3:5-6

                    1)摩西是仆人(3:5

                    2)基督是儿子(3:6

      (二)第二个警告(3:7-19

             1. 发出呼吁(3:7-8上)

                    1)它的起源

                    2)它的语境

                    3)它的性质

             2. 历史例证(3:8-11

                    1)以色列的罪

                    2)神的回应

             3. 重申呼吁(3:12-19

                    1)谨慎(3:12

                    2)劝勉(3:13

                    3)坚持到底(3:14

                    4)不可硬着心(3:15-17

                    5)相信(3:18-19

四、神的安息(4:1-16

      (一)第三个警告(4:1-11

             1.劝勉畏惧(4:1-8

                    1)安息的丧失(4:1

                    2)安息的要求(4:2-3

                    3)安息的含意(4:4-5

                    4)安息的盼望(4:6-8

      2.劝勉竭力(4:9-11

                    1)安息的事实(4:9-10

                    2)安息的呼吁(4:11

      (二)神的道(4:12-13

             1.它的性质(4:12

                    1)活泼的

                    2)有功效的

                    3)锋利的

                    4)能刺入的

                    5)能辨明的

             2.它的事工(4:13

                    1)从否定角度看

                    2)从肯定角度看

      (三)基督的祭司职分(4:14-16

             1.持定(4:14-15

                    1)基督的地位(4:14

                    2)基督的体恤(4:15

             2.来到(4:16

                    1)施恩的宝座

                    2)怜恤

                    3)恩惠

五、两种祭司职分(5:1-14

      (一)两种等次(5:1-10

             1.亚伦的等次(5:1-4

                    1)任职要求(5:1上)

                    2)事工(5:1-3

                    3)呼召(5:4

             2.麦基洗德的等次(5:5-10

                    1)对基督的任命(5:5-6

                    2)基督的学习(5:7-8

                    3)基督的救主身份(5:9-10

      (二)读者的不成熟(5:11-14

             1.不成熟的标志(5:11-13

                    1)有限的能力(5:11

                    2)缺乏成长(5:12

                    3)缺乏熟练(5:13

      2.成熟的标志(5:14

                    1)不受限的饮食

                    2)负责任的决定

六、呼吁进步(6:1-20

      (一)第四个警告(6:1-12

             1.劝勉(6:1-3

                    1)目标(6:1上)

                    2)要求(6:1-2

                    3)实现的可能性(6:3

             2.警告(6:4-6

                    1)警告的对象(6:4-6上)

                    2)警告的程度(6:6下)

                    3)警告的意义

             3.例证(6:7-8

                    1)结出果实(6:7

                    2)不结果实(6:8

             4.确信(6:9-12

                    1)他们的得救(6:9

                    2)神的记念(6:10

                    3)他的愿望(6:11-12

      (二)亚伯拉罕之例(6:13-20

             1.神的应许(6:13-15

                    1)它的申明(6:13-14

                    2)它的实现(6:15

             2.神起的誓(6:16-18

                    1)它的价值(6:16

                    2)它的永恒(6:17

                    3)它的勉励(6:18

             3.对神的指望(6:19-20

                    1)它是锚(6:19

                    2)它是基督(6:20

七、基督、麦基洗德和利未(7:1-28

      (一)麦基洗德(7:1-10

             1.他的人格(7:1-3

                    1)他的头衔(7:1

                    2)他的意义(7:2

                    3)他的一生(7:3

             2.他的位分(7:4-10

                    1)他高过亚伯拉罕(7:4-7

                    2)他高过利未(7:8-10

(二)利未(7:11-22

             1.转变的预言(7:11-17

                    1)新的等次(7:11-12

                    2)新祭司(7:13-17

             2.转变的事实(7:18-22

                    1)条例被废掉(7:18

                    2)新的指望带来完全(7:19

                    3)新约是确切的(7:20-22

      (三)基督(7:23-28

             1.他活着(7:23-24

             2.他拯救(7:25

             3.他是完全的(7:26

             4.他献上了自己(7:27

             5.他有起誓的话(7:28

八、约和帐幕(8:1-9:11

      (一)新约(8:1-13

             1.天上的职任(8:1-5

                    1)真正的帐幕(8:1-2

                    2)真正的献祭(8:3-4

                    3)真正的本体(8:5

             2.更美的职任(8:6-13

                    1)他是更美之约的中保(8:6

                    2)前约必须被取代(8:7

                    3)对新约的描述(8:8-13

      (二)帐幕(9:1-11

             1.地上的帐幕(9:1-10

                    1)它的器具(9:2-5

                    2)它的用途(9:6-7

                    3)它的限制(9:8-10

             2.天上的帐幕(9:11

九、完美的祭(9:12-10:18

      (一)它需要基督的血(9:12-14

             1.动物的血

                    1)它有不同的类别

                    2)它洁净身体

             2.基督的血

                    1)它使基督能进入圣所(9:12

                    2)它洗净人的心(9:14

      (二)它需要基督的死(9:15-24

             1.立定新约(9:15-17

                    1)产业(9:15

                    2)遗命(9:16-17

             2.提供洁净(9:18-24

                    1)旧制度的洁净(9:18-22

                    2)新制度的洁净(9:23-24

      (三)它需要完结(9:25-28

             1.旧约(9:25-26上)

             2.新约(9:26-28

                    1)第一次来临(9:26下)

                    2)死的必然(9:27

                    3)第二次来临(9:28

      (四)它需要顺服(10:1-18

             1.献祭制度的不足(10:1-4

             2.基督的全备(10:5-18

                    1)他照神的旨意行(10:5-9上)

                    2)他立定了新约(10:9下)

                    3)他使信徒成圣(10:10

                    4)他完成了献祭之工(10:11-13

                    5)他使信徒完全(10:14

                    6)他赦免罪(10:15-18

十、做决定的时候(10:19-39

      (一)劝勉(10:19-25

             1.它们的基础(10:19-21

                    1)坦然(10:19-20

                    2)基督的大祭司职任(10:21

             2.对它们的描述(10:22-25

                    1)来到神面前(10:22

                    2)我们要坚守(10:23

                    3)我们要彼此相顾(10:24-25

      (二)警告(10:26-31

             1.审判的本质(10:26-29

             2.审判的源头(10:30-31

      (三)评价(10:32-39

             1.过去的胜利(10:32-34

                    1)他们的归信(10:32上)

                    2)他们的勇气(10:32-33

                    3)他们的体恤(10:34上)

                    4)他们的确信(10:34下)

             2.将来的需要(10:35-39

                    1)勇敢的心(10:35

                    2)忍耐(10:36-37

                    3)信心(10:38

                    4)坚持(10:39

十一、信心的本质(11:1-40

      (一)对信心的描述(11:1-3

             1.特征(11:1-2

             2.创造(11:3

      (二)信心的榜样(11:4-40

             1.先祖之前(11:4-7

                    1)亚伯(11:4

                    2)以诺(11:5-6

                    3)挪亚(11:7

             2.先祖(11:8-22

                    1)亚伯拉罕(11:8-10

                    2)撒拉(11:11-12

                    3)所有先祖(11:13-16

                    4)亚伯拉罕和以撒(11:17-19

                    5)以撒(11:20

                    6)雅各(11:21

                    7)约瑟(11:22

             3.先祖之后(11:23-31

                    1)摩西(11:23-29

                    2)约书亚(11:30

                    3)喇合(11:31

             4.众圣徒(11:32-40

                    1)他们的名字(11:32

                    2)他们的信心(11:33-34

                    3)他们的忍耐(11:35-38

                    4)他们的盼望(11:39-40

十二、激励的方式(12:1-29

      (一)基督的榜样(12:1-2

             1.呼吁(12:1

                    1)劝勉

                    2)基础

             2.榜样(12:2

      (二)神的管教(12:3-11

             1.读者的需求(12:3-5

                    1)思想基督(12:3-4

                    2)牢记经文(12:5

             2.管教的本质(12:6-8

                    1)它的存在(12:6-7

                    2)它的缺乏(12:8

             3.管教的目的(12:9-11

                    1)敬重父(12:9

                    2)个人的益处(12:10

                    3)结出果子(12:11

      (三)顺服的必要性(12:12-17

             1.正确的行动(12:12-14

                    1)挺起来(12:12

                    2)修直道路(12:13

                    3)追求(12:14

             2.错误的态度(12:15

             3.失败的事例(12:16-17

                    1)他的罪恶(12:16

                    2)他的损失(12:17

      (四)两座山(12:18-24

             1.地上的山(12:18-21

                    1)对它的客观描述

                    2)它的主观回应

             2.天上的山(12:22-24

                    1)它的名称(12:22上)

                    2)它的居民(12:22-24

      (五)警告(12:25-29

             1.谨慎(12:25-27

             2.我们当感恩(12:28-29

十三、分别为圣的呼吁(13:1-25

      (一)属灵的品质(13:1-6

             1.对他人(13:1-3

                    1)相爱的心(13:1

                    2)爱心接待(13:2

                    3)怜恤(13:3

             2.在自身(13:4-6

                    1)清洁(13:4

                    2)知足(13:5-6

(二)属灵上的认同(13:7-17

             1.认同他们的引导者(13:7-9

                    1)忠实引导的标志(13:7

                    2)最终的引导者(13:8

                    3)错误引导的标志(13:9

             2.认同耶稣基督(13:10-16

                    1)祭坛与食物(13:10-11

                    2)凌辱与城(13:12-14

                    3)灵祭(13:15-16

             3.认同他们的引导者(13:17

                    1)命令

                    2)原因

(三)结尾的关注(13:18-25

             1.祷告(13:18-19

                    1)他的正直(13:18

                    2)他的再来(13:19

             2.祝福(13:20-21

                    1)神与基督(13:20

                    2)神与信徒(13:21

             3.结束语(13:22-25

                    1)关于此信(13:22

                    2)关于提摩太(13:23

                    3)关于问安(13:24-25

参考书目

Bruce, F. 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81.

Hewitt, Thomas.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81.

Hughes, Philip Edgcumbe. A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1977.

Kent, Homer A.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83.

Kistemaker, Simon J. Hebrews.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84.

MacArthur, John. Hebrews. Chicago: Moody Press, 1983. Newell, William R. Hebrews: Verse by Verse. Chicago: Moody Press,1978.

Robertson, Archibald Thomas. 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 Vol. V. Nashville: Broadman Press, 1932.

Ross, Robert W. Hebrews,” The Wycliffe Bible Commentary, Charles F. Pfeiffer and Everett F. Harrison, eds. Chicago: Moody Press, 1963.

Wiersbe, Warren W. Be Confident. Wheaton: Victor Books, 1982.

版权信息

英文版版权信息: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U.S.A. under the title:

Stand Bold in Grace: An Exposition of Heberws

by Robert Gromacki

Copyright © 2002 by Robert Gromacki

Kress Christian Publications

中文版版权信息:

中文简体版版权©生命智源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15

版权所有

获许可使用

注释(试读)

一、先知、天使和儿子(1:1-14

本书的开篇方式和圣经中的其他重要书卷相同——它以神来开篇(创1:1;约1:1;约壹1:1)。作者明确地承认,新旧约所启示的经文源自神并有神的权柄。

他把自己的著作当作一封简短的书信,并尤其视之为“劝勉的话”(13:22)。在会堂仪式上,人们一般在读完律法和先知的书之后进行劝勉(徒13:15)。大多数评论家认为此书“开篇如论文,主体如布道,而结尾如书信”[6]。休斯(Hughes)表明,希伯来书是“整个新约中最全面并最有逻辑的一篇神学论文”[7]。本书的前十章讨论了耶稣基督神性彰显的至高无上这一教义(1:1-10:18),然后是实际的告诫(10:19-13:25)。

(一)超过先知(1:1-3

开篇的前三节经文把旧约先知得到的启示和耶稣基督显明的启示进行了对比。这些对比涉及到启示的时间、接受者、方式和传达者。然而,这些差异中显然有着持续不断的启示,因为神同时选择了这两种渠道来进行晓谕。两个动词(“晓谕”和“已晓谕”)[8]表明了从旧到新的进展过程。

1.先知的启示(1:1

开篇的这节经文针对先知启示的性质提出了五大论点。

1)来自神的沟通

神……藉着众先知……晓谕……。权柄来自于神,而不是人。这里强调的是,晓谕,并且晓谕的范围从字面意思上说是“在”(en)先知里。当他们写书并向听众宣告带有权柄的真理时,神在他们的中间。先知预言并非来自于圣贤的思考或意愿,而是这些“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后1:21)。他们写出的文字和说出的话都是由神所启示或默示的(提后3:16)。

彼得宣称,先知作见证时有基督的灵在他们心里(彼前1:11)。神和人共同完成了圣经的写作,这种平等合作的思想贯穿了整本圣经。先知在宣告神谕时一般以这样的方式开篇:“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参亚6:9)。像祭司撒迦利亚这样敬虔的人都承认,以色列的神“藉着……圣先知的口”(路1:70)说话。使徒在指责众人时说,圣灵借着旧约书卷的作者说话(徒1:1628:25)。神所说的话可以在神的受权代言人的著作中看到(申18:15-22)。

在众先知和神独生的儿子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先知不仅包括写书的先知(如:以赛亚),还包括说出预言但未写下任何圣经书卷的先知(如:以利亚)。他们中间还包括那些既有说预言恩赐又有神职的人(如:撒迦利亚),以及那些只有说预言恩赐的人(如:大卫)。

先知并不被动。他们担负着百姓在道德上和教义上的罪,并且呼求人们悔改。于是,他们成为神对以色列说话的声音。从本质上说,拒绝先知的信息就是拒绝神本身。

2)多次

多次这个短语的字面意思为“很多部分”(polumerōs[9]。神并没有在旧约中的某一时期晓谕他所有的想法或旨意,而是借着他指定的代言人在不同的时期逐步启示真理。事实上,以色列的权威正典花了大概一千年才写成,它始于摩西的时代并终于玛拉基的时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400年)。这段时期被称为“以前的世代”(弗3:5)。

每位先知的预言都是以过去宣告的预言为基础,并为后世的代言人铺平道路。神圣真理的逐步启示遵循着这样的模式:“他竟命上加命、令上加令、律上加律、例上加例,这里一点、那里一点”(赛28:10)。保罗称,先知所讲的总是有限(林前13:9)。

3)多方

多方polutropōs[10]这个短语是指,神在基督之前的时代使用了多种启示方式。在那时,神用不寻常的方式彰显自己和他的道。他以耶和华使者的样式来到亚伯拉罕面前(创22:15),他在燃烧的荆棘里向摩西说话(出3:2-4),他在西奈山上亲自用手把十诫刻在了两块石版上(出32:16),他用“微小的声音”对以利亚说话(王上19:12),他使但以理做梦并看到异象(但7:1),另外还有天使的拜访和神多次的显现。

神的启示没有固定的模式。神主动地进行沟通,而且很多情况下,先知个人也因这种事件的意外性和独特性而感到惊讶。

4)在古时

在古时palai)这个短语应该与神在他儿子里彰显自己之时的“末世”对照查看。基督是如此描述这段时期的:“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太11:13)施洗约翰是旧约时期最后的一位先知。他的事工结束了过去的启示时代,尽管神的书面启示结束于玛拉基书。

5)列祖

严格说来,这个短语指的是旧约的整个以色列国。保罗给出了这个对等的解释(罗9:5)。基督用这个短语来指生活在摩西时期的那一代以色列人(约6:587:22)。虽然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被描述为希伯来民族的先祖,但是这个短语在本节经文中已明确超越了他们所生活的年代以及创世记的历史范围。

2.在神子里的启示(1:2-3

现在的注意力被转移到耶稣基督身上。作者用了八个陈述来显明基督高于先知。

1)他是启示的最高峰

按照原文,神“在神子里”(en huiōi)说话。这个名词前没有限定冠词(“那”)。这一语法特征强调了神子身份的品质或本质。作者不仅把重点放在基督的言语举止上,还尤其强调了他的身份。先知说出了神的道,而基督神的道(约1:1)。他不是因为神在他里面说话而成为神的儿子,他一直都是永生的神子。神在他里面并借着他所传达的启示,因着他的道成肉身以及随后在地上的事工而得以看见,并得以人性化和个人化。约翰宣告说:“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8

在这末世这个限定短语被用来对比先知时代的“古时”。它指向了神权威启示的最高点。虽然使徒及其获得许可的同伴在基督结束地上事工之后写出了新约的书卷,但他们无非是在圣灵的引领下阐明了基督死与复活的重要性。当基督预言说圣灵将提醒、教导并引导使徒明白预言时(约14:2616:13),他已预先提到了正典。救主显然确切地说明了圣灵降临的目的:“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16:14)。希伯来书中的差异总是在旧约先知的晓谕与基督的晓谕之间,而从来无涉使徒的晓谕(2:2-412:25)。

新启示的接受者(我们)包含了此书的作者及其读者。双方都代表了整个教会中的典型群体,而教会是基督在这个时代建立的神的家(太16:18)。

2)他是继承者

目前的这两节经文包含了三个关系代词(英王钦定本中的whomwhomwho,分别对应和合本1:2-3中第二、三、四个“他”),它们引出了七大陈述,表明儿子的至高无上。

神是掌权的创造者,也自然地拥有一切(林前10:26)。他创造了宇宙,因此一切都属于他。基督是永生的神子,他在神的三位一体中与父神和圣灵同等,他也统管万有。

但是,神指定给他的继承权不是指永恒的神权,而是指父神任命神子继承这一永恒命令的特征,这个命令发生在神子愿意彰显神并救赎失落的人类之后(约1:11418)。神子的降卑和屈尊使他借着童贞女受孕而道成肉身,并在十字架上代罪受死,然后胜利复活并最终升至高天之位(腓2:6-11)。基督在大使命中向使徒宣告,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了他(太28:18)。

亚当曾被赐予对地上一切的管辖权,然而他因着罪而失去了这个权力(2:5-8)。永生的神子化为人,以便为人类重新获得管辖之权。他借着救赎之工赢得了这个权力,然而他还没有向宇宙宣告这个所有权的契约,也就是父神手里所展示的七印封严的书卷(启5:1-7)。诗篇的作者记载了父神把此权力赐给神子:

 

受膏者说:“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诗2:7-8

 

基督还没有求父赐予他所应得的。他要等到大灾难来临时才会求。

神指定的特权是确定的,但是基督要在将来才会使用此权力。信徒是心已悔改并为神收养的属灵儿女,他们也和基督同享继承之位(罗8:17;加4:7)。

3)他创造诸世界

父神通过神子(藉着他)创造了时间与空间。诸世界aiōnas)这个词更贴切的译法为“诸时代”。它涉及到一代又一代的历史时期和运动。神掌管人类和万国的事务。保罗在亚略巴古对雅典的哲学家宣告,神“从一血脉造出万族的人(见和合本小字),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17:26)。但以理证明了神“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但2:21)。

三一神的三个位格共同创造了物质与非物质世界(创1:1;约1:1-3;林前8:6)。他们还共同设计了人类的命运。有的人把历史(history)称为他的故事”His story。这个短语看似简单,其实却很深奥。除非人们的日常事务与神的带领有关,否则它们会失去永恒的意义。自从人类被创造以来,历史就一直是为了在地上建立神的国度,而基督就是这个国度的神人统治者。

4)他有神的荣耀

接下来的这个宣告有两种为福音派接受的可能解释。

第一种观点由加尔文(Calvin)和塞耶(Thayer)等人提倡,他们认为基督在他的完美人性中彰显了神荣耀的光辉,借着这样的完美人性,他既彰显神又救赎人类。因此,这是一种反射的光辉或光芒。正如摩西在西奈山上与神同在40天后,他的脸反射出神的荣光(林后3:7),基督也因一直与父同在而完美地反射出父的荣耀。因此,这种反射关系如同月亮反射太阳光的关系。这种立场并不否认神子本体的永恒荣耀,而是强调救主在道成肉身后的生活。

第二种观点似乎为大多数的福音派作家所拥护。[11]他们认为,基督作为三位一体独一神的位格之一,他在人性中彰显了内在的永恒荣耀。因此,这种光辉是由如同光源的圣洁所放射出来的。于是,他被比作为太阳。

光辉apaugasma[12]一词源自动词“放射”或“反射”。放射这一概念所表示的是荣耀的光辉。

荣耀是神品质和本质的完全彰显。基督在未有世界以先就有了这种荣耀(约17:5)。以赛亚看见了基督道为肉身之前的荣耀(赛6:1-8;约12:41)。人们在基督的地上事工里看到了恩典与真理的荣耀体现1:14)。基督确实曾祷告祈求他的永恒荣耀得以恢复(约17:5)。这种恢复发生在他的死与复活之后,不过这里仅仅意味着,人们后来见过他向外彰显的荣耀,而在这之前,他的荣耀则隐藏在肉身里。在变像山上,三个使徒看见了基督神性的彰显,他的肉身放射出神的荣耀(太17:1-13;彼后1:16-18)。

分词n[13]进一步表明基督不受限制并超越时间地存在。因此,这个短语类似于“本有神的形像”(腓2:6)。神子与父神在实存上完全同等。他们原为一(约10:30)。

5)他是神的形像

基督也是神本体的真像。“真像”(charaktēr[14]一词表明,他是神本体的完美显现。英文单词character(“性格”)显然是由希腊词音译而来的。这个词最初是指雕刻的工具,然后指由工具做成的印模,最后指印模在硬币上印出的痕迹。

既然神是无所不在的灵,没有人能够看见他(约1:18)。因此,神子取了完美又完全的人性,以便把神彰显给人类。如果一个人想要看见神,那么他只需注视耶稣基督。正因为此,他放胆宣称:“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14:11)。

本体”(hupostaseōs)一词的字面意思为“立在下面的”。它指的是建筑下面的地基。在这段经文中,它指的是神的本性或本质,这是神存在的根基。它在另一处被用来指“信”乃为“所望之事的实底”(来11:1)。它还被翻译为“信心”(或“确信”、“放胆”;3:14;林后9:411:17)。

6)他是统治者

基督有着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的事工。他对宇宙持有护理的目的。分词“托住”(pherōn)不仅表明维持,还指朝着一个目标带领或运动。基督创造了时间与空间的宇宙,并且维持着这个宇宙(西1:17)。同时,他带领世世代代消灭仇敌并建立公义的永恒国度(林前15:24-25),以此成就他预先为人类定好的目标。他将把人类和事物引向它们恰当的终局。对他来说具有永恒意义的一切将不再如暂存之物般丧失。

实现此目标的途径就是神的道。神说到做到,因为他有权柄执行其旨意。所有人都应该承认,“在天上的万军和世上的居民中,他都凭自己的意旨行事。无人能拦住他手,或问他说,‘你作什么呢’”(但4:35)。神统管万国的事务。他可以在好人与恶人的活动中做工,并借此成就其得享荣耀的最终目的。这样一来,神将使人们对自己的恶行负责,并奖赏义人的善行。

7)他是救赎者

这里列举了基督救赎之工的四个方面。首先,这是一项单独完成的工作。他“自己”(英王钦定本作“他自己洗净了人的罪”,和合本未译出“自己”二字)作成了此工。没有别的人能够为人类而死。他是亲属赎回者(Kinsman Redeemer)。他独自满足了神对于罪的公义要求。因此,救赎要靠着他和他所做的工来成就。没有人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加在救主的施恩之死上,以此与基督同为救赎者。

第二,基督完成了洁净的献祭之工。动词洗净了的字面意思为“已洁净”(katharismon poiēsamenos)。英文单词catharsis(“导泻”、“净化”)基于这一希腊文名词。它在别处指为了洁净而进行的动物献祭(可1:44)。它的形容词形式一般被翻译为“清(洁)”(太5:8)或“干净”(约13:1015:3)。因此,他的献祭是为了彻底地洁净道德上的污秽。

第三,基督为自己的益处完成了这项任务。分词(“洗净了”)的不定过去时态表明,他一次完成了救赎之工。基督在临死时胜利地喊出:“成了”(约19:30)。这个词的动词中态表明了这一事实:基督所做的工为自己带来了益处。人类当然从十字架中受益,但是十字架最伟大的结果却是基督自己得荣耀。

第四,基督洁净了人类的罪。这一行为包含了他们的实践、玷污和刑罚。

8)他坐在天上

摩西在旷野建造的帐幕和所罗门建造的圣殿都没有摆设祭司的座椅。座椅的缺乏表明,他们的工作从未完成过,而且人不能坐在以色列圣洁神的面前。然而,基督献自己为祭之后,他了下来。这个就座的动作表明他救赎之工的完成、他在历史上复活与升天的事实、他作为教会元首的至高地位(弗1:20-23)以及他与父的同等。这个正式的就座实现了父对子的应许:“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诗110:1)。


[1] 这种情况并不特殊,因为圣经中很多卷书都没有包含作者的名字,如福音书、约翰书信以及旧约中的几卷书。

[2] 在新约中仅次于启示录。

[3] 由于彼得是犹太人的使徒,他可能给犹太基督徒写过信(彼前1:1;参徒2:9-118:1-4)。因此,“写了信给你们”(彼后3:15)这个短语指的是写给犹太基督徒的一封信。符合此条件的只有希伯来书。

[4] 从语法上看,被译为“的”的介词apo似乎支持第二种观点。

[5] 对比“我们……就当畏惧”和“你们要畏惧”,后者更加直接。

[6] A. T. Robertson, 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 (Nashville: Broadman, 1932), V:328.

[7] P. E. Hughes, A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7), p.35.

[8] 两个动词都是不定过去时态,并建立在词干laleõ的基础上。译注:英王钦定本把希伯来书11节的动词译作“曾晓谕”(spake),把12节上的动词译作“已晓谕”(hath spake);和合本在这两处均译作“晓谕”。

[9] 在新约中仅用于此处。

[10] 在新约中仅用于此处。

[11] 这其中包括了Hughes, A Commentary on … Hebrews, p. 42, Thomas Hewitt,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1), p. 52

[12] 在新约中仅用于此处。

[13] 它是eimi的现在分词。

[14] 在新约中仅用于此处。

 

如果您希望阅读更多有关该注释的内容,请移步至研经工具

该注释资源已在研经工具中上线,供用户免费使用。

请您注册研经工具的账号,选择希伯来书

标签选择“葛洛马基”,即可阅读该注释的大纲导论注释

全部评论